鹦鹉的智商在动物界中处在一个什么水平?很多人猜错答案
来源:Pet321中华宠物网 鹦鹉的智商在动物界中处在一个什么水平?很多人猜错答案2005年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鸟类学家日前联合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脑袋大的鸟儿也许更加聪明,因为它们更能适应新环境。
这些科学家们针对世界各地观鸟爱好者所提供的报告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1967种鸟类的大脑后得出了以下的结论:与脑袋较小的鸟儿们相比,脑袋较大的鸟儿更能适应新环境,更易产下后代。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所称的脑袋大,指的是脑袋占身体的比例较大。按照他们的标准,鸵鸟的脑袋算是小的,而鹦鹉的脑袋算是大的。
为了调查鸟儿们如何适应新环境,专家们还研究了600多个鸟儿迁入新居住地的案例,其中涉及了近200种不同鸟类。科学家们发现,那些脑袋较大的鸟类在搬家后确实能比脑袋较小的鸟类活得更好。
智商排名
科学家们把这份调查报告发表在本周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研究人员还于上个月发表了一份鸟类智商指数指南,给鸟儿们的智商来了个大排名。指南表明,包括乌鸦、松鸦等在内的鸦科鸟类是最聪明的鸟儿,它们要比其他种类的鸟儿聪明得多。此外,在聪明鸟儿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还有鹰、啄木鸟、苍鹭。而在排行榜上位居末位的则是山鹑、北美鹑、鸸鹋、鸵鸟这几种脑袋比较小的鸟类。
比较让人吃惊的是鹦鹉的排名。鹦鹉算是"大头一族",而且它们善于模仿人类的言谈,总是给人一种聪明的印象。但事实上鹦鹉的智商并不太高,在鸟类中只能排在中等位置。
科学家指出,许多鸟儿都比人们想象得聪明。津巴布韦的秃鹰能通过地雷区周围的栅栏将雷区分辨出来,然后它们便站在这些栅栏上等待。当其他动物不小心闯入雷区送命后,便成为秃鹰们的食物。而日本乌鸦则善于利用人类的力量。这些乌鸦常常将自己无法咬开的坚果放在繁忙的十字路口上,等待经过的车辆替它们将坚果壳压烂。这些聪明的乌鸦居然也对交通法规无师自通,必要时,它们甚至会利用红灯以及人行横道,在繁忙的交通中保证自身的安全。
许多资料还证明山雀的学习能力极强。英国的送奶员常常把鲜奶放在订户门前的阶梯上,而这些爱唱歌的小鸟们通过仔细观察,居然学会用喙啄开牛奶瓶上的金属箔,在主人取奶前先把牛奶尝个饱。
社交性与智商之间存在关联的想法目前也已经在对海豚、鲸等鲸类动物以及鸟类动物的智力水平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西方人经常用"鸟脑"来形容愚蠢的人,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鸟儿其实非常聪明,智力和人们一般熟知的高智能动物-猩猩或者海豚,不相上下。
据2005 年2月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评论》报道,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家艾里奇·贾维茨领导的一个鸟类专家国际小组近日宣布,鸟类的大脑和任何哺乳动物的大脑一样,是复杂、灵活、具有创造性的,有关鸟类大脑的解剖学教科书里所写的几乎都是错误的。
专家表示,鸟类大脑的成簇组织承担着和大脑皮层近乎相似的功效,这使其不仅能依靠本能生存,还可记忆不同场景、学会高等哺乳动物的多种技能。
鸟类大脑具有同哺乳动物类似的神经结构
哺乳动物有复杂的大脑,既有能促进学习的神经组织,又有能控制行为的基底核(基本神经中枢)。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鸟脑只有基底核而没有神经组织,比哺乳动物的大脑低能得多。
但是由来自6个国家的29位鸟类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推翻了这一说法。他们通过长达7年的研究发现,鸟类脑部结构其实非常发达、复杂,其所谓的原始区域事实上与哺乳动物是相对应的。
研究发现,鸟类大脑虽然容层较小,皱褶不像哺乳动物那么多,但其核心的纹状体十分发达。该结构构成鸟脑的主要综合中心,操纵各种活动,如吃东西、歌唱、飞行和所有复杂的本能繁殖活动。鸟类的智力主要取决于这一结构的发达程度,而非大脑体积的大小,较聪明的鸟,如乌鸦和鹦鹉的大脑比不聪明的鸟,如鸡和鸽子的更大。专家还发现,鸟脑执行知觉处理、运动控制和感觉运动的区域,与哺乳动物的新皮质是一样的。
鸟类中脑的侧突即视叶还形成一个视觉联系装置,类似于哺乳类的视觉皮层。这类复杂的神经和感觉系统能确保鸟儿准确地反射飞翔和高空生活所能遇到的复杂问题,使其能够很好地收集食物、配偶、保卫占区、孵卵和育雏,同时还能正确地区分敌友。此外,分子研究也显示,鸟类及哺乳动物的脑部区域就基因和生物化学机制而言,也是十分相近的。
研究小组在《自然神经科学评论》上撰文指出,人们通常认为鸟类大脑简单,科学界多年来也是这么认为和这样教人的。但当乌鸦和鹦鹉,包括其它鸟类的行为表明它们和黑猩猩一样聪明时,这种观念就不断受到质疑。非洲灰鹦鹉不但会在与人类的对话中恰当地使用词语和数字,而且还具幽默感,能造新词。研究人员说,一只名叫亚历克斯的非洲灰鹦鹉掌握一些数字和颜色的概念,并能像婴儿那样捕捉到人们谈话里的字母。更神奇的是,它还会发明词汇,并能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其它鹦鹉。该文还谈到,鸽子能记住725种不同的视觉模式,可区分"人造的"和"自然的"物体,甚至还能分清毕加索、莫奈及印象派中立体主义的作品。乌鸦可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获取食物,它不仅能用小树枝的枝杈来觅食,还会把胡桃衔到公路上,让过往的汽车将硬壳碾碎,以便其轻松享用胡桃仁。牛津大学实验室里饲养的一只乌鸦居然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能将一根长金属线做成弯钩,从试管里搞出鱼来美餐一顿。小夜莺则会使用自己的左半部大脑模仿人类婴儿的哭声。研究人员认为,对鸟类大脑的重新分析将有助于对很多鸟类的奇怪行为做出解释。鸟类大脑的"简单"区域实际上是类似哺乳动物的复杂的信息加工区域,这是其能够完成复杂行为的物质基础。解剖还表明,若是根据身体比例,乌鸦的大脑和黑猩猩的大脑其实是等大的,这就意味着鸟在神经系统的规模上与哺乳动物相近,这也为鸟类的高难度动作提供了保证。黑猩猩能使用简单的工具,能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工具,乌鸦也是如此。猩猩和鸟类都是高度社会性的,都已经进化到能使用和处理社会信息,知道谁与谁结盟,谁和谁有何种关系及如何进行欺骗。它们都有记忆,乌鸦能藏起三万粒种子,6个月以后再找回来。当其藏食物时如果发现其它鸟在一旁观看,它们过一会儿会悄悄地回来将食物重新藏匿。喜鹊在幼年时就有了足够的理解力,知道一个物体躲在窗帘的后面并不说明这个物体已经消失。研究也表明,鸟类在智商指数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哺乳动物一样,总有一些鸟儿会比另外一些鸟儿更聪明一些。
科学家要求修改教科书为鸟脑正名
专家们现在达成了共识:鸟类的确是聪明的。贾维茨表示:"客观研究表明,有些鸟类演化出远比许多哺乳动物要复杂的认知能力。叫人傻瓜时别再用'鸟脑'这个词,就把这当成恭维话吧。"专家小组认为,目前解剖学书本中有关鸟的大脑皮层与"智力"的大多数说法,均需要改写,现有关于脑部结构学术命名的原则也需做出重大修改。
贾维茨指出,目前的体系可以追溯到100年前,它显示鸟的大脑主要是基底神经节,这个区域控制简单的大脑功能和本能行为。但事实上,这两点都不对。鸟的大脑与人的大脑更相似。而且,基底神经节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区域。他建议把鸟类作为研究学习和发展能力以及迁移和社会行为的范例,认为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贾维茨称,名称对于其所做的实验和思考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陈旧的术语有碍科学的进步。他希望学术界能够提出一套新的、更准确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大脑各种组织结构的名称,如将鸟类大脑智力的中心部位改名为大脑皮层。该专家小组还呼吁,绘制新的鸟类大脑图,以反映其真正的结构。